2015年40%光纜更換將帶來多少市場?
上周四于北京舉辦的ODC論壇上,韋樂平先生在演講中的一句“到2015年約有40%的光纜壽命到期”,成為了眾多媒體報道本次演講的焦點,不少業界人士認為一定是筆誤、口誤,中國光纖光纜真正部署周期還很短。經過筆者向與會的相關人員以及PPT照片證實,韋總確實有提到。那么40%的光纜壽命到期又意味著為光纜市場帶來多少機會?光纜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光纖在線編輯尋訪了幾位光纜廠商以及相關業界人士,均認為這一說法還有待商榷。
光纜的壽命有多長?到2015年有多少光纜會老化?
按照《電信科學》1988年第12期刊登的文章顯示,通常情況下設計要求光纜的使用壽命在30年。但根據編輯向各國內光纜廠家了解得知,行業普遍認為光纜的使用壽命為25年。
而韋總在演講中提到光纜的設計壽命為20年。他說目前省際網總長8.2萬皮長公里,230萬纖芯公里,利用率約34%,但基本上都是10年前建的,總長約1.1億芯公里。而現有光纜的主要問題在于,一部分光纜老化,物理和傳輸性能劣化,包括纜膏干涸,涂層松脫、PMD太高等等,到2015年大約有近40%的光纜達到20年的設計壽命。
如果按1.1億芯公里的40%來計算,到2015年將約有4000萬芯公里的光纜需求,按照現在68元/芯公里的光纜售價來計算,將為光纜市場帶來約27.2億元的產業規模需求。
一位合資光纜企業的資深人員告訴光纖在線的編輯,通常光纜的使用壽命是25年,我國光纜的使用、建設初期基本在2000年以后,到2006年以后達到建設高峰期。說光纜老化,應該沒那么快,就算真正老化,那也未必能為市場帶來多少需求。對于筆者推測的能帶來27億的需求規模,該位業者顯然很不贊同。
也有業者指出,當光纜的容量不能滿足需求時,光纜的壽命也就到了期限。但如果僅從光纜的使用壽命上來講,應該不會帶來如此具大的市場。他舉例在2000年的高峰期,他們的月出貨量也不過300皮長公里(僅相當于他們今天出貨量的十分之一),而他們在2000年稱得上國內出貨量較大的企業之一。
“韋總的說法可能涵蓋了電纜更換的需求,否則按照20年前鋪設的需求對現在的光纜企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最后的被訪者對我們說。
當然,韋總在演講中并未為我們換算出“40%退休光纜”的具體市場容量,但根據幾位業者的推測,顯然并沒有像某些媒體那般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