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歐中三足鼎立 高鐵“訂單戰”進一步激化
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一些國家依次開展高鐵計劃。日本、歐洲和中國三足鼎立,圍繞訂單展開激烈的競爭。中國開展高鐵外交,發展勢頭很猛,建造費用便宜成為其主要“利器”。日本也成立以JR等4家公司為首的聯合體,為獲得訂單展開迅猛攻勢。
全球高鐵項目主要有以下幾項。印度地區,除浦那孟買艾哈邁達巴德”地區680公里外,還有6條線路共4000公里;馬來西亞-新加坡高鐵項目總長350公里;泰國地區,4條線路1400公里;墨西哥地區,高鐵項目210公里;越南地區,高鐵項目1600公里;美國地區,有11條高鐵線路總長約1萬3700公里和其它線性構想。
全球主要高鐵項目表:
國家·地區 |
線路、總延長距離等 |
印度 |
“浦那孟買艾哈邁達巴德”地區680公里外,還有6條線路共4000公里 |
馬來西亞-新加坡 |
350公里 |
泰國 |
4條線路1400公里 |
巴西 |
500公里 |
墨西哥 |
210公里 |
越南 |
1600公里 |
美國 |
11條線路1萬3700公里和其它線性構想 |
高鐵技術是安倍晉三政權作為發展戰略基礎設施出口的一個“中流砥柱”,聚集了官民一體的綜合力。
展開“高層鐵路外交”的中國
中國以亞洲、歐洲為首,在全球范圍內擴大基礎設施業務的參與力度,申請承包建設高鐵項目。今年9月,中國習近平主席訪問印度,和該國首相會談,希望在高鐵方面達成合作協議。10月,李克強訪問俄羅斯,和該國首相會談,希望中企可以參加俄羅斯100億美元規模的高鐵計劃。
高鐵業務方面,中國的優勢是價格競爭力。和海外其它勢力相比,中國高鐵建設成本少了近一半,因此,在價格方面很有吸引力。只是業界有很多觀點指出,其技術和安全性還有待考量。
締造“安全神話”的歐洲和日本
于日本而言,以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這些龍頭企業為主的歐洲勢力是一大勁敵。他們在信息收集和服務方面的能力很高,以豐富的技術和實戰經驗取勝。韓國高鐵也采用的是法國的高鐵“TGV”。這些公司經過細致的調查,制成業務發展計劃,有力的從高鐵計劃中脫穎而出。
另一方面,日本新干線以最短三分鐘發出一班的嚴謹性和每輛列車平均延時低于1分鐘的定時性而著稱。自開業以來50年間,創造了死者為零的“安全神話。”只是,新干線出口的實際業績,也僅限于2007年開始運營的臺灣高鐵。JR公司相關人員表示,“日本新干線的安全性和高信賴性眾所周知,但因其價格昂貴,在訂單競爭中有一定的劣勢。
日本成立官方基金角逐高鐵訂單
但是,日本勢力并沒有放棄并開始了新一輪的攻勢。4月,JR東海、東日本、西日本、九州等四家公司成立“國際高鐵協會”。和鐵路相關的企業和大型商社也參與其中,組成聯合體集結技術,謀求削減成本、強化競爭力。而且,10月份,成立支援以鐵路建設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出口的官方基金“海外交通·城市開發業務支援機構”。該機構對海外企業進行出資,在資金上支持日本企業獲取高鐵訂單。
首先,日本瞄準的是連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高鐵訂單。此外,也通過JR東日本等公司進行業務化調查,成功獲取印度高鐵計劃的一部分。日本正打算往這些方向發展獲取這些項目訂單。
JR東日本的社長富田哲郎對和中國和歐洲勢力的競爭,表現出很大的自信。他表示,“新干線擁有30-40年的運營管理經驗,價格定位并不算高,優秀的操作技能和維修管理將助力新干線在競標中脫穎而出。”
日本大型商社的干部表示“新干線能否在競爭中取勝,其關鍵在于JR集團和鐵路相關企業、商社等民間機構能否和政府達成有機合作的共識。”
日本、歐洲和中國在高鐵訂單中展開激烈的競爭。未來,誰將成為高鐵出口的霸主,我們拭目以待。